随着AI等技术的应用,充换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借助智慧充电运营服务平台,各运营商开始探索充换电场站智能运维体系,希望提升充换电场站运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
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了主题论坛“构建智能化充电运维体系,提升充电运维效率”。该主题论坛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针对当前充换电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开迈斯、华为数字能源等运营企业就智能化重构充电运维体系进行了经验分享。上述企业的实践表明,智能化充电运维体系不仅能破解成本困局,更能通过提升设备可用率,优化用户体验,拓展增值服务,为充换电场站注入持续盈利动能。
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 2025年6月,全国充电设施累计数量已突破1610万个,同比增长55.6%。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数据碎片化、资源壁垒高、专业信息整合不足等现象凸显,制约着企业运营效率与行业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在本次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充电联盟开放服务平台”,旨在进一步提升联盟会员服务水平,推动充换电行业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流通。该平台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属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运营单位——众链科技提供全程技术赋能,确保了平台的安全性、权威性、真实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执行秘书长邹朋介绍,中国充电联盟开放服务平台以“开放共享、数智驱动、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打通产业“人-站-数”全链路生态资源,构建了一个数据驱动、资源联通、多元赋能的一体化数智服务体系。平台设有“深度数据、资料中心、场站中心、行业资讯、会员中心”五大版块。其中,“深度数据”版块汇聚多源权威数据资源,提供经过清洗分析后的高价值数据产品;“资料中心”版块由专业分析团队定期发布权威行业报告、趋势分析和政策解读;“场站中心”版块聚合场站资源,助力场站运营科学规划、高效管理;“行业资讯”版块整合企业动态、行业活动及人才需求等内容,赋能企业品牌推广与运营;“会员中心”版块为企业提供数据洞察、专业支持、行业专家网络构建等定制化服务。
该平台的上线,不仅可为会员企业提供行业多维资讯与深度数据,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运营决策,推动行业资源高效配置;同时,也为行业交流协作搭建桥梁,加速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充电行业运维管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联合行业重点单位共同编制了团体标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维管理规范》,该标准已于2025年6月份正式发布。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介绍,该标准出台的目的,一是减少因设备故障或人为不当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二是降低充电设施故障发生的概率,三是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营效率和充电服务质量。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维管理规范》包括适用范围、基本要求、现场运维管理规范、智能运维功能管理规范、安全应急处置、运维人员培训及认证、附录(巡检及运维)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万全之策,基本要求包括技术资质要求、人员要求、工器具要求、备件管理要求、信息系统要求、设备标识要求等诸多要求;现场运维管理规范则包括验收管理规范、巡检管理规范、维护与排障管理规范等众多规范;智能运维功能管理规范包括一般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安全应急处置包括充电场站设备安全管理、充电场站消防管理、场站运维信息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措施等多方面管理举措。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认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提升充电运维效率,构建智能化充电运维体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上述服务平台和管理规范的发布,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无疑起到了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智能技术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充电行业已经从跑马圈地的投资建设期向精细化运营运维的服务期过渡。传统运维存在的“信息孤岛、数据不全、运维成本高、被动运维”等问题已逐渐显露,难以满足充电网设备的智能化运维需求。与此同时,在充电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设备运维需求日益复杂化、精细化,智能运维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决胜未来的关键竞争力。
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郭亚分享了特来电在智能运维领域的探索实践与创新成果,为新能源充电设施行业突破运维瓶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特来电自2014年起探索智能运维体系,创新性提出“基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瞻前顾后’‘深耕’运维的智能运维服务体系”。其中,“瞻前”聚焦设备决策规划、设计、制造和安装阶段,从运维视角提前规避潜在问题;“顾后”则通过报废设备原因分析,反哺研发生产环节。这一贯穿设备从“出生”到“报废”的全链条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将运维深度融入产品基因,从根源上提升了设备品质。
特来电创新构建的智能运维系统以“智能化的充电网设备、稳定的物联网关、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和成熟的运维体系”四大核心内容为关键支撑,通过小微传感器技术、数字信息技术、新一代控制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应用,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见”的运维质变飞跃。通过智能化系统、模块化产品设计,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充电设施的运维工作中来,一方面降低运营商的运营压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给社会提供岗位和就业机会,反哺社会。
通过全周期质量管控、AI赋能效率跃升及社会化生态协同,特来电的运维模式从“救火式”转向“预防性+预测性+智能化”,不仅破解了海量充电设施带来的成本困局,更以设备健康管理为核心延长系统寿命30%,为构建高可靠、低成本的全国充电网络提供了关键技术范本。
当前,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技术,正加速构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底座。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运维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张德新认为,AI大模型开启了充电运维的新时代。据张德新介绍,星星充电的实践展现了AI模型的强大效能,通过故障部件识别模型定位电流异常、模块失联等问题,故障防护模型实现枪温智能调控、风扇自适应调速,使1231把充电枪的过温率从0.31%降至0%。其构建的“数据采集-模型预测-研发迭代”闭环,将故障平均修复时间压缩60%,同时通过经营分析模型优化充电订单调度,单场站翻台率提升10%。
海量充电设备的运维管理,给行业各方提出了巨大挑战。小桔能源首席技术官廖兰新也分享了小桔充电在智能运维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小桔充电作为连接用户、商户、桩企三方的充电运营平台,其设备运维经历了“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三个阶段的攻坚,逐步建立和完善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运维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
面对设备运维的挑战,小桔充电一直坚持“智能化”技术路线,充分挖掘数据和算法的潜力,为设备运维提供助力。小桔充电智能运维平台围绕设备的故障识别、诊断、处置、验证、预测的运维全生命周期,通过大数据技术及AI能力构建了异常识别、故障诊断、故障恢复的三大引擎,实现了99%的故障自动创建工单,60.5%的工单定位出具体原因,25%的故障自动恢复,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在向智能运维转型的过程中,开迈斯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据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服务质量控制部总监李宇介绍,开迈斯的智能运维体系集成监控、管理、自动化及智能分析,聚焦五大核心——精准定位故障、预知故障(通过传感器与性能数据预判,结合巡检提前消除隐患)、监控异常订单(减少订单丢失)、自动化派单、智能分析(与 AI 合作,依照故障机理数据指引排查)。其开发的九个智能运维模型覆盖枪温报警、离线分析、电源模块监控等多个场景,通过电流、电压阈值监控及功率饱和度分析,能精准判断模块故障。这些模型使其智能派单率提升30%,平均修复时间从133小时降至114小时。
在智能运维方面,华为数字能源打造了基于“云云对接”“桩云协同”的综合能源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据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充电全球业务副总裁彭鹏介绍,华为通过“云云对接”,以智能充电云连接车企与运营商的云,实现跨地域、跨运营商的无缝体验,可远程一键升级设备功能,保障数据安全且符合中电联标准。“桩云协同”覆盖“规建营维”全流程,其中,规划阶段科学选址,建设阶段用数字化指引规范施工,运维阶段具备OTA 升级(行业唯一)、精准故障定位(减少高速场景单次2000元重复上站成本)、一键体检等能力,还整合光储充设备建设一站式平台。
充电服务延伸价值链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率飙升,电动汽车充电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日益复杂且多样化。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价值链不断延伸,从硬件设施到增值服务,显示了一个正在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每个环节都蕴含着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据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阳介绍,京东充电服务围绕供应链构建了充电桩销售、充电平台、仓配安装运维三大板块,助力行业智能化运维与盈利提升。其中,销售板块覆盖ToC和ToB场景,为C端车主和政企客户提供设备售卖及营销支持,同时将“以旧换新”嵌入消费全链路,既在用户购新桩时同步回收旧桩,也在超保设备维修时引导换新,拓展销售场景。
目前,充电平台“京东充电”已接入100多万根充电桩,联合头部运营商,通过京东E卡、白条先享后付等创新支付功能,提升用户充电便捷性,并向企业客户提供充电服务商品。
而仓配安装运维板块则覆盖了家充、公充等多个场景,依托京东物流体系做仓网前置规划,解决设备存储配送难题;同时,构建了覆盖全国1-6线城市的上门运维网络,通过“汪师傅APP”实现工程师“招-培-认-管-结”数字化管理,并整合了35个培训中心的标准化服务能力。
在智能运维方面,京东联动线上巡检与线下生态资源(如物业公司)协同主动运维,探索数字供应链串联,提供延保、“坏了就换”等保险服务,解决用户售后顾虑,同时处理旧桩残值。依托商流、物流、服务、金融、数字五大供应链,京东通过全链路闭环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助力充电场站优化运营管理并增强盈利能力。
充电模块作为核心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场站运营与盈利。深圳市凌康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夏超分析认为,2019年模块故障率达5%,单台维护成本约600元(含运费、人工等),甚至超过部分模块利润,主要故障点包括MOS管损坏、恶劣环境灰尘油污导致短路拉弧、风扇因防水防灰不足半年后故障率激增等,既增加运维成本,又延长场站停机时间。
为解决这些问题,凌康技术通过“故障统计-治理-绩效挂钩”机制,将质量与售后部门绩效和故障率绑定,技术上采用全灌封、隔离风道、半独立风道及点胶、喷三防漆等工艺,隔离核心器件与环境,针对关键部件提升标准,降低风扇等损耗。服务模式创新推出“三年质保只换不修”,2-3天内顺丰更换,避免维修后二次故障,缩短停机时间,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展望未来,夏超认为万全之策,充电模块的技术演进将向大功率化(40kW-120kW)、宽电压(1500V)、高集成(含控制器等)发展,采用液冷、浸没式技术提升散热与寿命;通过出厂三次检测、场景化测试(模拟恶劣环境、弱电网等)提前防控故障。这些措施可以从源头降故障、提效率,助力充电场站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